這是舊的鳥嶼象徵

IMG_6197.JPG

 

 

這是新的鳥嶼象徵

IMG_6204.JPG

 

 

潮間帶的活動,要拿手套並且更換膠鞋,記得要穿襪子才不會被跑進鞋子裏的沙石磨破了腳

如果要浮潛的,除了上面的東西外,還要記得拿蛙鏡

IMG_6196.JPG

 

 

好囉~~ 準備妥當,可以出發了~~

IMG_6195.JPG   

 

 

前往潮間帶的路上,看到居民正在曬魚乾~~ 是今天上午在澎澎灘吃的臭肚魚

IMG_6206.JPG

 

 

教練邊走邊看邊解說

IMG_6208.JPG 

 

 

穿過鳥嶼國中繼續往潮間帶前進~~ 

IMG_6210.JPG

 

 

果然是縣花啊~~ 到處可見天人菊

IMG_6211.JPG

 

IMG_6212.JPG

 

 

到了~~ 第一站潮間帶到了喔~~

 IMG_6217.JPG

 

IMG_6220.JPG  

 

 

開始進行生態池的解說,今天還有小小解說員幫忙喔~~

IMG_6227.JPG

 

IMG_6229.JPG

 

 IMG_6231.JPG

 

 

記得拿海星時,是不可以戴手套的喔~~

IMG_6232.JPG

 

 

一被放到水裏的河豚馬上就噴水囉~~  

IMG_6235.JPG

 

IMG_6236.JPG

 

 

抱墩

抱墩是澎湖人利用遼闊潮間帶從事漁業經濟活動的一項成就,墩可以說是小一號的石滬?喔!應該是小很多號啦,都是屬於捕魚的陷阱。利用礁岩底棲魚類迴游棲息近岸礁石的特性,以石塊在潮間帶上築成開口的石堆(石屋),這就叫做墩,漲潮時底棲魚類游凅於墩內,退潮時漁民便前往潮間帶將石墩拆解,以網圍魚,捕撈墩中的魚類,這項產業活動就叫做抱墩

IMG_6241.JPG

 

 

先是以耙仔清理墩仔旁邊的漂流物以利圈網;透過保麗龍浮具托載塑膠盛具以盛漁獲;盛具以細網封住頂面僅留一口,以杜魚兒遁逃;圍墩的網具(俗稱纑仔)大小不一,兩端各以木柴固其網肉,網口八尺、網深三尺;鐵叉用來捉穴中之魚,或伺候裸胸魨。抱墩得先除去週遭之阻石,網口得朝逆流方向按住纑仔,一面搬移石塊,一面得趕魚集中。拆墩得先搬動大石塊,自外而內拆,墩愈拆愈小,網子也得跟著縮小,石塊搬盡時以雙手緊握木桿合住網口起網,把魚倒入盛具。 拆墩之後,另築新墩,須俟下一水(約半月)方可集魚作業,所謂:一水之內,一墩不可以兩拆也。

IMG_6247.JPG

 

 

敲石蚵

IMG_6248.JPG

 

 IMG_6251.JPG  

 

IMG_6254.JPG

 

 

老實說看教練做的輕鬆

我們光找石蚵就了半天,然後在敲的過程中,又很不幸用力過猛的把石蚵敲爛

 IMG_6259.JPG

 

 

搞了很久,好不容易才完成一個~~

IMG_6260.JPG

 

 

本來想鼓起勇氣來完成我第一個浮潛,但~~ 浪好大喔~~

走下海沒有多久,我就和這些ㄚ姨們一樣,往回走啦~~~ 沒辦法,克服不了心理的恐懼感

還一直和小葛說你先去,我等一下就來

IMG_6262.JPG

 

 

游到海中間的石墩處浮潛看魚,小葛說雖然浪很大但水很清,所以魚兒們看的很清楚喔~~

IMG_6263.JPG

 

 IMG_6271.JPG

 

 

不敢去浮潛的我,就在潮間帶拍照囉~~

IMG_6269.JPG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史ㄚ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